top of page

Blog
搜尋


互補與平衡
在色彩學的色相圈,所謂的互補色,指的是某個顏色它位於對立那端的另一個顏色。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色相圈的這個圓,象徵的是這世間各種面貌的匯集融合。 那對立的兩端便是這個世界得以生生不息運轉的基本自然法則。 這樣的對立卻互補,很像我們在這世界常出現的兩面性。...

彭姝樺
2019年2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50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三原色
在人類的生物發展上,有個跟三原色有關的現象,不知該看成一種巧合,或是一種隱藏的基因密碼的設定。 有關嬰幼兒發展的研究報告,嬰幼兒在生命成長初期,因為視覺神經還未發展健全成熟之時,最初可辨識的色彩僅有紅、黃、藍色。接下來需隨著年齡和視覺神經的逐漸發展,才有能力辨識出其他的顏色...

彭姝樺
2019年2月1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75 次查看
0 則留言


人體的接收與釋放
談到釋放與接收的部分,除了人們有意識的操作之外,另一部分是時期,例如,在孩童時期的人們,通常都是需要依賴外在環境的提供能量資源,才有能力成長的,所以在這個階段的人們,通常都比較處在於接收(學習)和奠定人生看法基礎的過程。所以,我們很多的人格及特質去向,通常都會跟我們童年成長...

彭姝樺
2019年2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50 次查看
0 則留言


視覺與感受
在地球上,所有可見的事物都透過光的運行來傳達。 在光速=光的波長 × 頻率 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這樣說-波長越長的頻率值愈低,如紅色;而波長越短的則頻率值越高,如紫色。所以從視覺上來說,紅光波長較紫光為長,理所當然的紅色的頻率會比紫色的頻率來的低。...

彭姝樺
2019年2月1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40 次查看
0 則留言


喜歡與不喜歡的顏色
喜歡的顏色,通常是一個人想要表達呈現給別人認識的樣貌;而不喜歡的顏色,卻是一個人過往不愉快的負面經驗,當然也就很容易被意識壓入了較深的內在層面。 所以,我們初識一個人,很容易感受到的是一個人喜歡顏色的樣貌,隨著相處的時間或關係深入,常會比較容易感受到另一個來自於更深的隱藏力...

彭姝樺
2019年2月1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48 次查看
0 則留言


色彩的投射與轉換
以物理學與生理學的觀點來分析色彩形成的過程:我們所感知的色彩是由色光的刺激反射到眼睛的網膜上,物體會反射出一定頻率的波長(包含光波,即可視電磁波),其與人的主觀相互作用過程中,被人視網膜中的錐狀細胞感知色相及柱狀細胞感知明暗或其他感官攝取後,轉換傳導至大腦,被人的意識建構成...

彭姝樺
2019年2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44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